仪表设备安装规定

godict
godict
管理员
969
文章
0
粉丝
机电工程 电气仪表阅读模式

1、一般规定:
1.1仪表安装后应牢固、平整。仪表与设备,管道或构件的链接及固定部位应受力均匀,不应承受非正常的外力。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强行组装会使仪表受到损坏或使仪表性能受到影响。
1.2设计文件规定需要脱脂的仪表,应经过脱脂检查合格后安装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检查脱脂记录。
1.3直接安装在设备或管道上的仪表在安装完毕后,应随同设备或管道系统进行压力试验。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和压力试验记录。
2、仪表盘、柜、箱安装规定
2.1仪表盘、柜、操作台之间及仪表盘、柜、操作台内阁设备构件之间的链接应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为防锈材料。安装固定不应采用焊接方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装置的改造可能需要移动和更换仪表盘、柜、因此不应采用焊接方法固定。
2.2仪表盘、柜、箱不应有安装变形和油漆损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3仪表盘、柜、操作台的型钢底座的制作尺寸,应与仪表盘、柜、操作台相符,其直线度允许偏差为1mm/m,当型钢底座长度大于5m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mm。
检验方法:用拉线和尺测量检查。
2.4仪表盘、柜、操作台的型钢底座安装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mm/m,
当型钢底座长度大于5m时,全场允许偏差为5mm。
检验方法:用拉线、尺和水平尺测量检查。
条文说明:(第2.3、2.4条)
为保证仪表盘、柜的安装质量,首先应保证仪表盘、柜的制作质量,同时要防止安装中的变形。成排的仪表盘、柜的制造质量,同时要防止安装中的变形。成排的仪表盘、柜式指同一制造厂同一规格的系列仪表盘、柜。
2.5单独的仪表盘、柜、操作台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固定牢固。
2、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mm\m。
3、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mm\。
检验方法:用拉线、尺和水平尺测量检查。
条文说明:
仪表箱的安装要求主要是牢固和美观,其底部标高、支托和固定方式需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2.6成排的仪表盘、柜、操作台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系列规格相邻两仪表盘、柜、操作台的顶部高度允许偏差为2mm。
2、当同一系列规格仪表盘、柜、操作台间的链接处超过2处时,顶部高度允许偏差为5mm。
3、相邻两仪表盘、柜、操作台接缝处正面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1mm。
4、当仪表盘、柜、操作台之间的接缝的间隙超过5处时,正面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5mm。
5、相邻两仪表盘、柜、操作台之间的接缝的间隙不大于2mm。
检验方法:用拉线、尺和水平尺测量检查。
2.7仪表箱、保温箱、保护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固定牢固。
2、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当箱的高度大于1.2m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4mm。
3、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3mm。
4、成排安装时应整齐美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尺和水平尺测量检查。
2.8就地接线箱的安装应密封并表明编号,箱内接线应标明线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温度检测仪表安装规定
3.1压力式温度计的温包必须全部侵入被测对象中,毛细管的敷设应有保护措施,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周围温度变化剧烈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压力式温度计根据测温元件温包内所充填介质的热膨胀来测量温度,温包如不全部侵入被测对象则会因受热面积减小产生测量误差。毛细管内的介质也和因膨胀冷缩影响测量系统内的压力,因此要保持其恒温。同时,毛细管容易被机械外力损伤,故规定了最小弯曲半径,以及采取保护措施。
3.2在多粉尘的部位安装测温元件时,应采取防止磨损的保护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粉尘的冲刷会对测量元件保护套管造成磨损和损坏,应采取加装角铁等保护措施,防止粉尘直接冲刷套管。
4、压力检测仪表安装规定
4.1测量高压的压力表安装在操作岗位附近时,宜距地面1.8米以上,或在仪表正面加保护罩。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高压的范围可按照有关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监察的现行标准中的规定来确定。保护罩的结构和制作固定方法可由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确定。
5流量监测仪表安装规定
5.1节流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孔板的入口和喷嘴的出口边缘应无毛刺、圆角和可见损伤,并按设计数据和制造标准规定测量验证其制造尺寸。
2、安装前进行清洗时不应损伤节流件。
3、节流件必须在管道吹洗后安装。
4、节流件的安装方向,必须使流体从节流件的上游端面流向节流件的下游端面。孔板的锐边或喷嘴的曲面侧应迎着被测流体的流向。
5、在水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的孔板或喷嘴,有排泄孔时,排泄孔的位置为:当流体为液体时应在管道的正上方,当流体为气体或蒸汽时应在管道的正下方。
6、环室上有“+”号的一侧应在被测流体流向的上游侧。当用箭头表明流向时,箭头的指向应与被测流体的流向一致。
7、节流体的端面应垂直与管道轴线,其允许偏差应为“1”。
8、安装节流件的密封垫片的内径不应小于管道的内径,加紧后不得突入管道内壁。
9、节流件应与管道或夹持件同轴,其轴线与上、下游管道轴线之间的不同轴线ex误差应符合下列的要求:
ex≤0.0025D/(0.1+2.3β4)
式中:D-管道内径;
?????? β-工作状态下节流件的内径与管道内径之比。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5.2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正、负压室与测量管道的链接应正确,引压管倾斜方向和坡度以及隔离器、冷凝器、沉降器、集气器的安装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对设计文件。
条文说明:
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的安装方式,应由设计明确规定。
5.3转子流量计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不应超过2°,被测流体流向必须自下而上。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尺测量检查。
5.4靶式流量计靶的中心应与管道轴线同心,靶面应迎着流向且与管道轴线垂直,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测量链接法兰与管道同轴度。
5.5涡轮流量计信号线应使用屏蔽线,上、下游直管段的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前置放大器与变送器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米。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尺测量检查。
5.6涡流流量计信号线应使用屏蔽线,上、下游直管段的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放大器与流量及分开安装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20米。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尺测量检查。
5.7电磁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流量计外壳、被测流体和管道连接法兰三者之间应做等电位连接,并应接地。
2、在垂直的管道上安装时,被测流体的流向应自下而上,在水平的管道上安装时,两个测量电极不应再管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
3、流量计上游直管段长度和安装支撑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尺测量检查。
5.8椭圆齿轮流量计的刻度盘面应处于垂直平面内。椭圆齿轮流量计和要论流量计在垂直管道上安装时,管道内流体流向应自下而上。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9超声波流量计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与水平管道,换能器的位置应在与水平直径成45°夹角的范围内。被测管道内壁不应有影响测量精度的结垢层或涂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10匀速管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总压测孔应迎着流向,其角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
2、检测杆应通过并垂直与管道中心线,其偏离中心和与轴线不垂直的误差均不应大于3°.
3、流量计上、下游直管段的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尺测量检查。
条文说明:(第5.3-5.10)
各类流量计的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应在产品技术文件中说明,由设计文件作出规定,按设计文件施工。安装位置和流体流向的规定是为了符合仪表使用要求和保证测量精度。对流量计上下游直管段的通常要求,参见GB50093—2002条文说明5.3-5.10
6、物性检测仪表安装规定
6.1钢带液位计的导管应垂直安装,钢带应处于导管的中心并滑动自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2双法兰式差压变送器毛细管的敷设应有保护措施,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周围温度变化剧烈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3核辐射式液位计安装应符合制造厂技术文件的要求,操作和防护警戒标志明显。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条文说明:
核辐射式仪表从安装开始就应特别注意安全防护工作。
6.4称重式物位计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7.1条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6.5浮力式液位计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尺测量检查。
6.6浮筒液位计的安装应使浮筒呈垂直状态,并处于浮筒中心正常操作液位或分界液位的高度。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尺测量检查。
条文说明:
浮筒垂直度的要求未作规定,但要求呈垂直状态,使浮筒不与浮筒室相碰。浮筒安装高度应由设计文件确定。
7机械量检测仪表安装规定
7.1电阻应变式称重仪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负荷传感器的安装和陈在应在称重容器及其所有部件和连接件的安装完成后进行。
2、负荷传感器的安装应呈垂直状态,保证传感器的主轴线与加荷轴线相重合,使倾斜负荷和偏心负荷的影响减至最小。各个传感器的受力应均匀。
3、当有冲击性负荷时应安装设计文件要求采取缓冲措施。
4、称重容器与外部的连接应为软连接。
5、水平限制器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6、传感器的支撑面积底面应平滑,不得有锈蚀、擦伤及杂物。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条文说明:
应保证负荷传感器不会因安装中的过载和撞击造成损坏。为保证测量准确,称重过程中不应有容器及被称重物料重量以外的附加力作用,因此,称重对象以外的管线或结构等与容器之间的连接应采用扰性连接件等软连接方法。
7.2测量位移、振动、速度等机械量的仪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探头的安装应在机械安装完毕、被测机械部件处于工作位置时进行,探头的定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和机械设备制造厂技术文件的要求确定和固定。
2、涡流传感器测量探头与前置放大器之间的连接应使用专用同轴电缆,该电缆的阻抗应与探头和前置放大器相匹配。
3、安装中应注意保护探头和专用电缆不受损伤。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条文说明:
这类仪表中典型的有旋转机械的轴位移、振动和转速监测系统,仪表的安装、试验应与机械的安装、试验密切配合。
7.3测力仪表的安装应使被测力能均匀作用的传感器受力面上。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4电子皮带秤的安装地点距落料点的距离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秤架应安装在皮带张力稳定、无负荷冲击的位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8成分分析和物性检测仪表安装规定
8.1分析取样系统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安装,应有完整的取样预处理装置,预处理装置应单独安装,并宜靠近传送器。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观察检查。
8.2被分析样品的排放管应直接与排放总管连接,总管应引至室外安全场所,所集液处应有排液装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第8.1、8.2条)
分析仪表的具体安装方法和要求应遵照产品技术文件的说明。
8.3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有毒气体检测器的安装位置应根据所检测气体的密度确定。其密度大于空气时,检测器应安装在距地面200-300mm位置;其密度小于空气时,检测应安装在泄漏域的上方位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8.4温度计测湿元件的安装地点应避开热辐射、剧烈震动、油污和水滴,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条文说明:
湿度是气体水蒸汽的含量。本条文规定是为了保证测湿元件的正常测量条件。
9其他检测仪表安装规定
9.1核辐射式密度计的安装应符合制造厂技术文件的要求,操作和防护警戒标志明显。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条文说明:
见本规范第6.3的条文说明。
9.2噪声测量仪表的传声器的安装位置应由防止外部磁场、机械冲击和风力干扰的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0执行器安装规定
10.1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和卡瑟现象。执行机构连杆的长度应能调节,并应保证调节结构在全开到全关的范围内动作灵活、平稳。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0.2安装用螺纹连接的小口径控制阀时,应装用可拆卸的活动连接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第10.1、10.2)
控制阀的安装位置一般都在管道专业的施工图上标注并由管道专业安装,仪表专业予以配合。
10.3气动及液动执行机构的信号管应有足够的伸缩余度,不应妨碍执行机构的动作。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当工艺管道生产热位移时,不损坏控制机构和执行机构。
10.4液动执行机构的安装位置应低于控制器。当必须高于控制器时,两者间最大的高度差不应超过10米,且管道的集气处应有排气阀,靠近控制器出应有逆止阀或自动切断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为保证控制系统管道内充满液体和液体内的气体能够顺利排出,液动执行机构的安装位置应低于控制器。
10.5电磁阀的进、出口方位应正确。安装前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绝缘电阻。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绝缘试验记录。
11控制仪表及综合控制系统安装规定
条文说明:
综合控制系统的制造厂家一般都有关于安装要求的技术文件,应按照安装说明那个进行施工。安装检验可与本规范第11.4节的实验检验仪器进行。
11.1综合控制系统设备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基础底座安装完毕。
2、地板、顶棚、内墙、门窗施工完毕。
3、空调系统已投入运行。
4、供电系统及室内照明施工完毕并已投入运行。
5、接地系统施工完毕,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施工记录。
11.2综合控制系统安装就位后应保证产品规定的供电、温度、湿度条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2仪表电源设备安装规定
12.1电源设备的外观及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继电器、接触器和开关的触电,接触应紧密可靠,动作应灵活,无锈蚀、损坏。
2、固定和接线用的紧固件、接线端子应完好无损,且无污物和锈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2.2盘柜内安装的电源设备及配电线路,强、弱电的端子应分开布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条文说明:强、弱电的端子排应分别设置,如需共用端子排,相互之间应用空端子隔开。
12.3就地仪表供电箱的规格型号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供电箱和箱体中心距操作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m,成排安装时应排列整齐、美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2.4电源设备的安装应牢固、整齐、美观,设备位号、端子标号、用途标志、操作标志等应完整无缺。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历史上的今天
3 月
23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公众号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公众号已复制
 
godict
  • 本文由 godict 发表于2009年3月23日 21:26:39